當代藝術上漲的理由:“老錢”轉向!
當代藝術上漲的理由:“老錢”轉向!
當代藝術上漲的理由:“老錢”轉向!
眾所周知,流入全球藝術市場的資金大致有兩種,即業內俗稱的“老錢”(Old Money)和“新錢”(New Money)。“新錢”指來自新興的富裕階層或者通過新的募集方式取得的資金,“新買家”、“投資基金”等等皆可歸為這個范疇;“老錢”則泛指通過諸如遺產繼承等方式所獲得的資金。專家們普遍認為,“新錢”與“老錢”在本質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如果“新錢”是“感性”、“冒險”、“投機”的代名詞的話,“老錢”則是“理性”、“穩健”、“長線持有”的別稱,這是因為“老錢”的特性就是“閑錢”,是“有閑有錢”的所謂上流社會的派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歐美主流社會中“上流社會”的趣味、品味與權力意志。
上流社會的共性之一就是對藝術品的狂熱偏好,收藏則是達成其目的的手段,相應的特點是通過收藏“別致”的藝術品,推崇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理念與文化理念。因此,“老錢”不僅對藝術市場的穩定而長線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藝術收藏新趨向、新品味的創生具有深刻影響。從近20年的收藏方向而言,“老錢”仍過多地關注于古代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以及出土文物)和印象派、歐美現代主義作品的收藏方向,對于當代藝術品的投入則遠遠落后于“新錢”。
“老錢”收藏方向的變化,即與“新錢”一樣開始推崇當代藝術就在最近幾年,而變化的契機則是近年來歐盟全面實行的文物禁運禁令。禁令力圖以法令的形式制止在歐盟境內的文物盜挖、文物走私與文物銷賬。禁令實施后,倫敦、巴黎的全球文物交易中心的傳統地位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紐約。以亞洲古代藝術品交易為例,一年一度的紐約“亞洲藝術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亞洲古代藝術品的交易盛會,其交易量逐年攀升,成交金額已達數億美元。另一方面,2005年意大利政府對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美國洛杉磯蓋蒂美術館追索其館藏作品,并認定此兩大世界級的美術博物館還應承擔窩贓的罪名,其結果之一是大都會博物館在今年3月不得不與意大利政府簽署了歸還文物的協議,而蓋蒂美術館則不僅將要失去館藏的重要藏品,其負責人甚至要面對被判入獄的窘境。
這件事在西方世界影響深遠。來自美國的資深專家龔繼遂認為,“它的綿延性影響正在改變著原先長期駐守在傳統藝術品領域的‘老錢’的未來走向,而‘美國也要通過并實施文物禁運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傳言一旦成為現實,那么‘老錢’的出路只有走向當代藝術。這將會導致全球藝術市場的根本性變化。”來自法國巴黎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經紀人梁璉女士最近也指出,“歐洲市場的'老錢'向當代藝術靠攏的趨勢已成定局,而2006年美國市場的‘老錢’也開始向當代藝術做出未雨綢繆的試探。”歐美藝術市場的資深人士進一步指出,由于印象派作品、現代主義作品的價格高企,精品資源也日漸稀缺,綜合考慮收藏的機會成本和資金成本,“老錢”轉而青睞當代藝術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另據西方有關專家推算,這部分資金的規模大致在120億美元左右,當“老錢”一旦正式入主當代藝術領域,其長線發展將得到充分的保證。正是著眼于這一點,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的資深副總裁唐冠科(John Tancock)認為,“目前包括中國當代藝術在內的全球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展,其背景即是新買家的大量涌入與老買家的收藏轉向的合力作用,而當代藝術品巨大價格漲幅的市場表象之下則是‘新錢’與‘老錢’的聯合交匯。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得到長線資金的支持,全球當代藝術市場仍有繼續向上的潛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