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中正:共冶一冊 永傳千秋 ——齊白石、溥心畬、顏伯龍、梅蘭芳四位大師至精冊頁現身東北
沈陽中正:共冶一冊 永傳千秋 ——齊白石、溥心畬、顏伯龍、梅蘭芳四位大師至精冊頁現身東北
沈陽中正:共冶一冊 永傳千秋 ——齊白石、溥心畬、顏伯龍、梅蘭芳四位大師至精冊頁現身東北
這套融匯大家、異彩奪目的二十四幀對開題詩冊頁原裝裱方式本為一冊,出于對各位大師的尊重以及長久存藏的目的,藏家特請遼寧博物館專家精心重裝為四冊。此集最初為民國大收藏家尹潤生所珍藏。潤生,北京人氏,家素繞,精鑒賞富收藏,與北京文化界淵源頗深,尤致力于歷代文房四寶與京津名家字畫的收集。上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日本統治下的舊京北平,民生凋敝,藝林黯淡,文人志士既無法驅馳以報國,惟退求隱處以全名節,以書畫自娛。溥心畬數辭當局而獨居西山,梅蘭芳屢拒日人并蓄須明志,均足流芳后世。重藝品更重人品的尹潤生,在三十年代初得到白石老人的八開草蟲冊頁后,復求溥心畬、顏伯龍、梅蘭芳三位名家畫作,以相輝映,共冊大成,輾轉十余年而心愿終成,于抗戰勝利前夕得到最后一套,即梅蘭芳大師的四開花鳥精品,其中尤以首開最為精絕:所繪水仙一束,麗質清新,荸薺櫻桃各三枚,鮮活飽滿,生機盎然,極富平淡天真之意趣,深得其師白石老人精髓,頗有青出于藍之勢。集成此四家二十四幀冊頁(齊白石草蟲八開、溥心畬山水六開、顏伯龍花鳥六開、梅蘭芳花鳥四開,見圖)后,潤生視為至寶,精裝細裱,秘不示人。
鮮花著錦所在,是此集的每冊創作時間均處于畫家藝術生涯的巔峰期,每幅作品都是畫家用心至深的代表作:
(一)齊白石筆下平民化的審美意象,高度提升凝煉的墨意筆法,工寫兩精的獨特面貌為他贏得了難以比肩的群眾基礎與藝術活力,此冊八開均以寫意花卉配以工筆昆蟲,用色怡紅快綠,點染峭勁老辣,一靜一動亦收亦放,風神獨具,確是雅俗共賞的妙筆。
(二)溥心畬山水高士冊六幅以大片青綠配以細碎淺絳,點苔細致,構圖清爽,與其常見之整紙山水相比用筆簡淡,意味蒼勁,兼以書風入畫,中鋒運腕,落墨迅疾有力,轉承起合不作過多交待,為其壯歲率性之作,別有風味。
(三)顏伯龍花鳥冊面六開。顏云林的花鳥向為世人所稱道,最得沖淡平和之趣,其結構端莊嚴謹,其設色清雅勻凈,其用筆瀟灑流暢,外圓內方法度自成。本冊六開繪葉生動,寫花淡雅,每開畫面中枝頭上都站立著一對活潑俏皮的小鳥,或展翅欲飛,或對視互語,或怡然相偎,在疏朗有致的枝葉掩映下,更顯悠然自得,去華新羅之空,而存華新羅之靜。
(四)藝術是觸類旁通的,從梅蘭芳大師的這本四開冊頁中,我們便能夠得到深切的體會,無論技法還是情趣,也無論型態或者意境,梅蘭芳的繪畫都已得到白石老人的真傳,此花鳥四開更滲透了一種婉轉優雅的自身面目,末開以沒骨法寫花,葉略渲染后勾筋,草草數筆便形神兼備,如澤霧沐雨,似含笑迎風,恰如他的唱腔一般瀟灑入神,直達天籟。
因緣際會,風流共沾,本集所錄的二十四幅大師精品,又得到國家書畫鑒定組成員、中國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人民鑒賞家、著名書法大師楊仁愷先生的二十四幀題詠,楊仁愷先生的七言對題詩,與齊白石、溥心畬、顏伯龍、梅蘭芳四位大題的畫作相得益彰,詩、文、書、畫一體渾然有如天成,各臻其妙,其詩解畫意,詠畫情,為清賞觀瞻倍增雅趣,為存藏名家大題的不朽之作倍添價值。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因書畫鑒藏已與尹潤生結為摯友的楊仁愷先生就曾得以幾度觀賞品味四位大師的二十四幅真跡,后運動迭起,風潮愈高,此楫珍貴的冊頁隨世蒙塵,屢遭易手,先后輾轉至吉林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文物公司等處,后入一資深藏家之手,楊仁愷先生得知消息后再度獲觀,睹舊物思故人,以一種淋漓勃發的激情和靈感逐幀題寫了二十四首對開七絕,不久著名書畫鑒定大家、國畫大師陳佩秋教授觀后也對此四家冊集給予極高的贊譽,并欣然題鑒。至此,此集冊頁詩書畫俱備,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更加突顯了其珍貴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必將成為流芳千古的藝術瑰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