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隨心動 傲雪融情 走近書法家戴建峰先生的藝術世界
筆隨心動 傲雪融情 走近書法家戴建峰先生的藝術世界
筆隨心動 傲雪融情 走近書法家戴建峰先生的藝術世界
每個人對自己喜愛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理由,清風明月、繾綣雍華、心靈和諧、恬淡靜雅。相同的文化氣息,不同的情感享受。守望中國書畫藝術鴻卷,仰慕齊白石老人和徐悲鴻、林風眠、張大千、李可染等名家大師們傾畢生精力情感呈獻后世的無盡藝術魅力和巨大精神財富,即便窮盡所有語言也難以詳述其獨有的妙致神韻,欣賞每一幅作品都是與藝術大師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對話。
中國書法藝術作為世界優秀文化中的一支瑰寶,始終被國內外眾多喜好和收藏人士所青睞。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從遠赴法國留學結束應邀回國一踏上故土的那一刻起,幾經邀約聯系,帶著崇尚,懷著敬意,穿過道路兩旁盡是蔥郁古槐的胡同,我再次走進了以“書院藝術”蜚聲海外的著名書法家戴建峰先生在北京東交民巷的寓所“戴建峰書苑”----注禮齋。從戴老數十年如一日耕耘中國書法藝術絲毫不為外界所擾的那份專注、那份執著中,從戴老日常生活飲食起居所恪守的那份簡約、那份平凡中,親身感受戴老超然豪放、虛懷若谷的精神世界和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終極情懷。
提起戴老自然會想起他震驚書壇的巨幅力作“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氣勢磅礴的書法立軸“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洲”李清照《題八詠樓》,想起他為人品性的豪放不羈和德藝雙馨的精湛修養,想起注禮齋“梅花帶雪飛琴上,柳色和煙入酒中”如“月色書聲”般的融融意境。專家評論,戴建峰書法作品真正藝術價值,不僅體現在藝術本身,更是體現在藝術之外。天道酬勤,大象無形,融清新豪放于一體,兼大氣飄逸而天成,呈排山倒海之氣勢,有行云流水之神韻。
戴老在文化、教育、農業、木雕等領域均有作為,特別是在中國書法藝術方面有著極高造詣,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長期的農村創作體驗,加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中國傳統家具的情有獨鐘,使得戴老對廣大農民和自然古典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越是自然的,越是藝術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是為最廣大的人民而創作。”這正是戴老藝術創作的不竭之源。
對戴老而言,不僅字如其人、畫如其人,而且物亦有人的個性風范。作為一名書法大家,戴老的書案只是一張平凡普通的寬大硬木書桌,與他的人品一樣,堅實、廣博、簡約、大氣,質樸而不張揚,厚重而不浮華,流露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那種雅致與悠然。在戴老的書室里,還精心珍放著兩件已顯陳舊但卻對戴老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一件是一張照片,那是戴老的父親與祖母一百零四歲時的合影。一件是一個筆筒,那是中國著名劇作家吳祖光先生曾用、查理吳霜夫婦親贈的友情。“靜里遠懷千古事,意中常滿十分春”,不論凌晨深夜,還是品茶席間,戴老的書案隨時處在可以工作的狀態,以待它的主人抒情運筆,潑墨揮毫。
戴老多年的孜孜探索和默默耕耘,贏得了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等多位國家領導人的深切關懷和高度贊賞。憶起在農村創作時每年的春節,那是戴老最辛苦也是最令人感動的時候。遠在幾十公里之外毫不相識的農民都會跑來,希望能夠請戴老幫助題寫春聯。“那是朋友鄉親們對我的信任和認可,能夠為廣大農民做點實事說點真話,再苦再累我也感到高興!否則我將愧對大家對我的勉勵、關心和希望!”戴老一直這樣以實際行動,影響并感動著身邊的人們。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回想十年前我與妻那時還是我的初戀女友也是我的北大校友,一起陪同戴老夫婦在蒼翠如黛的萬壽山下,泛舟碧波漣漪的昆明湖,仿佛置身于淡淡寫意的山水畫卷。多年以來,一直被戴老書法藝術所獨具的墨香書韻所浸染。我為能夠擁有戴老這樣和藹可親的忘年摯友而深懷感激,更為戴老深厚精到的書法藝術和灑脫疏朗的品性修養而嘆賞折服!
戴老懷著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眷眷深情和深深厚愛,始終堅持的是一種內在的和諧,注重探求對人類終極關懷的思考。這是貫穿戴老整個書法藝術創作之靈魂,也是使得人們得以內心的寧靜、人性的恢復以及善良的歸宿之根本。繼承前賢而導引正統,章法嚴謹而大氣酣暢,灑脫疏朗而樸實雅致。
道法自然,大象無形;筆隨心動,傲雪融情。戴老是也!
不覺間已經過了數個小時。離開注禮齋時仍戀戀不舍,只盼以后再次拜訪。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