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藝術老外玩 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的本土缺失
中國的藝術老外玩 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的本土缺失
中國的藝術老外玩 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的本土缺失
20世紀初,法國藝術家杜尚將一件男廁所用的小便池送進展覽會,這件命名為《泉》的作品對藝術界進行了革命性的顛覆,標志著當代藝術的根本性轉折。西方當代藝術雖然很早便進入中國,但沒有受到國內收藏界的足夠關注。而現在已開始進入國際藝術市場的中國藝術品是早期大師級的藝術家的作品和中國古董。由于西方對中國現代美術史不太了解,中國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是一個斷層。相對而言,西方人對中國當代前衛藝術卻很關注,這與近年來中國一些前衛藝術家參加國際上有影響的展覽,如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法國里昂雙年展等活動不無關系。這些中國前衛藝術家的作品紛紛被西方博物館和私人收藏。而中國國內對他們關注不夠,就連媒體和專業雜志也很少報道,國內收藏家知道的就更少了。
國外的藝術機構一直對全球范圍內的當代藝術品的收藏非常重視,起步早資金充足,收藏也較為系統化?!禔rt Newspaper》的資深編輯Anna Somers-Cocks分析,“在英國的藝術收藏人口已經改變了,大部分的新中產階級都在國際性的公司上班、或是在接觸媒體的相關行業工作,他們不再崇拜古典的事物,他們渴望新的事物、夠現代的東西。”美國、歐洲、日本作為收藏的主要地區,給予當代藝術很大的關注。如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就以當代藝術品收藏的全面性、系統性而著名。蓬皮杜藝術中心的收藏是國際性的,囊括了20世紀初葉至今各國的現當代藝術作品,而且收藏還在繼續。他們每年有400萬歐元的預算用于購買當代藝術品,還有公眾的捐贈及政府的支持。另外蓬皮杜藝術中心非常重視收藏的多樣性,兼顧不同種類的當代藝術品,如繪畫、雕塑、裝置、電影(實驗電影)、VIDEO等等,不會只偏重當代藝術中的某一個方面。在地域上也打破國家的界限,收藏普遍意義上的當代藝術品,而非法國單方面的。
對于這些眼光長遠的藝術機構,中國當代藝術早已進入他們的視野。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公開允許藝術家大膽嘗試,國際收藏家開始將目光轉向了中國。曾推出過“物派”等日本重要當代藝術流派的東京畫廊,曾代理了中國的徐冰、蔡國強、隋建國等藝術家的作品。美國紐約專門代理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前波畫廊,定期舉辦中國藝術家劉小東、徐冰、呂勝中等人的作品展,還和美國主流媒體、重要美術館合作,擴大了中國當代藝術在美國的影響。法國的讓-馬克·德克洛破從1991年開始購藏中國當代油畫作品,并隨著深入中國內地的考察、與中國內地藝術家的親密接觸,他在10余年間投資金額逾百萬美元,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規模已達150余件,對于王廣義、余友涵、李山、劉煒、張曉剛、蔡錦、方力鈞等人的作品皆有涉獵。四川油畫家張曉剛得到了巴黎“法國走廊”的青睞,作品被長期代理,還聘請中國的程昕東擔任這家畫廊亞洲部的總經理。
此外,在紐約、倫敦、巴黎,一些畫廊已開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代理名單上也已添上了一兩位中國藝術家的名字。如紐約的艾森·科恩畫廊、巴黎的頂樓畫廊等已經直接打出了“專營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旗號。不僅畫廊如此,國外美術館也很熱衷于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蔡國強、徐冰、張曉剛等藝術家常?;钴S其中。前瑞士駐中國外交官烏力·??说募易搴捅壤麜r人尤倫斯夫婦就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主要收藏家。有統計表明,烏力·希克家族就擁有600多件藝術品。而在金融界,美國花旗銀行就有藝術顧問,為客戶提供藝術品鑒定、價格咨詢、抵押貸款、保險等服務。不少銀行本身也從事藝術品投資,已經和摩根大通合并的切絲曼哈頓銀行,就擁有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系列。
任何一個國家的藝術品市場價值根本上是要靠本國人支撐的。比如美國的當代藝術如波洛克等的作品就是美國人先挖掘,歐洲人跟進。而現在,我們國家的情況是,外國人在大量收購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而我們中國人還在觀望。
相對于當代藝術,國內的博物館、美術館更熱衷于收藏傳統藝術品。據有關的調查表明,在近10年中有99%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是被國外收藏者所購買,本土的購買力相當微弱。中國關注當代藝術的人很少,公眾對當代藝術的接受能力也有限。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收藏這個環節的欠缺。
這里面會產生兩個問題:第一,誰來確定中國藝術品的當代標準,包括藝術價值的標準和市場價值的標準?這取決于中國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能力;第二個問題是,如果西方的收藏家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收藏中占強勢地位,那他們就會將其標準強加給中國人,這樣他們就成了大莊家,我們中國人跟風。最后的結果就是他們的收藏巨額升值了,因為人家已經把好的作品收藏了,而我們只好被動地跟隨。
所幸,國內一些美術館已經開始收藏當代藝術品,廣東美術館在第一屆廣州三年展就掀起了當代藝術品收藏的熱潮,收藏了包括蔡國強、方力鈞在內的很多重要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第二屆三年展在前一屆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已經展開系統的收藏步驟?,F已收藏了蔣志的影像《香平麗》、迪笛爾·福斯梯諾的裝置《機械性空間》、陸春生的攝影《對科幻小說最愚蠢的抨擊之一是認為它不能預測未來》等作品。當代藝術品與傳統架上繪畫具有不同的性質,裝置、影像、攝影等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在收藏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如影像作品,一般是收藏其限量復制的版本;而裝置不少是收藏其方案。這種收藏更重視學術中的有效資源以及作品的藝術觀念價值。
雖然在中國也有像廣東美術館這樣的藝術機構已經意識到當代藝術的重要性,積極展示、購買、收藏,另外據可靠消息,2006年,國家將建立2.5億元專項資金,在5年時間內收藏一批當代名作。但從總體上來說仍不容樂觀。一些所謂主流的美術家及收藏群體對當代藝術還是表示出了一定的抵觸情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