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與榮寶齋
齊白石與榮寶齋
齊白石與榮寶齋
齊白石原是湖南湘潭鄉間的一個木匠,因其出身“低微”和在藝術上刻意求新,上世紀20年代,遭到北京舊文人的鄙視和排斥,處境困難。而榮寶齋卻獨具慧眼,特意把他的畫掛在店堂最顯眼的地方,使他的畫逐步為人們所認識,所接受,以至推崇備至。
齊白石的“心病”
日偽統治北平時期,齊白石閉門不出,還親筆寫了“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的紙條貼于大門上,并旁注:“若關作畫刻印,請由南紙店接辦”。其實,他沒有什么心臟病,而是以此表達對外族入侵者的痛恨和對那些喪盡民族氣節的人的鄙夷。他關在屋里照常作畫刻印,只要榮寶齋需要,派個小伙計去,一次就給十幾幅畫。
這天,老人“晨興一揮”,畫好了幾幅蝦。榮寶齋經理到他家時,他正往畫上蓋章。蓋完圖章,又捧著畫到一個柜子前,從腰里拿出鑰匙,打開柜子,揭開一個瓷盒,把里面的朱砂粉撒在剛打上印泥的圖章上,來回抖動讓朱砂粉粘在有印泥的地方,再將多余的粉倒回。頓時圖章上的朱砂粉凸出紙面成為“立體圖章”。他這么做時,不回避榮寶齋經理。他鎖好柜子,對經理說:“他們盡仿造我的畫,要鑒別真偽,從圖章上就看出來了。我曾用過鋼印,可是鋼印也能造假。這種辦法,外人都不知道,也不讓別人看到。”
“要吃橘子到榮寶齋去買”
白石老人一有閑暇就來榮寶齋聊天。每次來,榮寶齋總是熱情接待,特地為他準備上等的點心水果。由此,老人產生了錯覺,以為榮寶齋也賣橘子和點心。凡有朋友去看望他,他就向朋友介紹說,“要吃橘子到榮寶齋去買,他們那里的橘子好吃,那里的妹子多,都特別熱情。”
見物思齊
榮寶齋門楣上“榮寶齋”的匾是齊白石寫的;大廳中央的巨匾“發揚民族文化”是齊白石題的;二樓東頭圓門里掛的則是齊白石的原作,這是如今北京城里齊白石作品真實性可靠程度最高的地方,收藏有齊白石作品數百件。
齊白石的藝術滲透到榮寶齋職工的心靈。已故書畫鑒定家王大山,是鑒定齊白石作品的權威。一次在香港,一幅據稱為齊白石畫的《殘荷圖》,被美國一家很有影響的大古董拍賣公司炒至2萬美元。王一眼就識破其“廬山真面目”,斷定題字是真,而畫是假。原來是齊白石在其學生的作品上題“一日不見,刮目相看”,以資鼓勵。后來被人偷天換日,裁去了原作者的款識,只留下齊白石的題字和款識,而畫的用筆卻軟弱無力,根本沒有齊白石用筆蒼勁瀟灑的影子。這一分析,令聞者折服,被傳為佳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