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幣宜放長線
文化遺產幣宜放長線
文化遺產幣宜放長線
特種流通幣所表現的內容較為廣泛,是最受集藏者歡迎的對象,但是其市場走勢卻不那么盡如人意,如“世界文化遺產”系列特種流通幣發行后的市場表現平淡。但應該看到,特種流通幣較之紀念流通幣表現弱,是長期在市場上存在的現象,特別是溢幅偏低成為整個特種流通幣板塊的通病。而釀成如此狀況的癥結,恰恰是特種流通幣面值高于流通紀念幣,導致受比價效應影響而難以拓展上揚空間。
從目前已發行的四組“世界文化遺產”系列看,已有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明清故宮、蘇州古典園林、周口店“北京人”、麗江古城和青城山與都江堰登入特種流通幣畫面,整個系列風格統一,每種幣的面值也均為5元,直徑均是30毫米,材質也都采用黃銅合金,與此前發行的“中國珍稀動物”系列存在異曲同工之妙,惟略感不足的是,發行量相差太多,多的在1000萬枚,少的僅600萬枚。
“世界文化遺產”特種流通幣是否真的不值得投資呢?筆者認為,其還是具有很多優點的,首先是發行量少。“世界文化遺產”特種流通幣如配成全套,絕對數也僅600萬套(僅限于前四組的情況下),該數字明顯少于同期的紀念流通幣1000萬枚的數字。對于集藏領域而言,量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而“世界文化遺產”特種流通幣的量少優勢突出。其次是溢幅小。從價格看該系列市價要比同期紀念流通幣高1倍,但如從溢幅算,則5倍于后者的面值所呈現的溢幅就非常小了,而這為其后市發展帶來契機。最后是系列規模效應。“世界文化遺產”系列規模是紀念流通幣無法企及的,也將成為后市走熱的焦點,畢竟規模效應影響力大,是吸引投資者眼球的賣點所在。
筆者認為目前“世界文化遺產”特種流通幣板塊價廉是優勢,也是絕好的投資機遇,只要不抱著短期投機的心理對待,那么該系列將是幣市中的金庫,今后會體現誘人的投資與集藏性,投資者不妨加以重新認識與審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