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品將成為國際市場新寵
中國當代藝術品將成為國際市場新寵
中國當代藝術品將成為國際市場新寵
作為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中國書畫專項藝術總監,林家如女士長期關注著整個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中國藝術品的市場動向,并擔任了今年秋季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專場總監,參與了此次拍賣會從征集拍品到拍賣的全過程。在今年藝術品秋拍的第一波高潮結束之后,林家如女士就“中國當代藝術品是否回流”等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第一財經日報:這是蘇富比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品嗎?
林家如:嚴格來說,這是蘇富比第一次在香港設立“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專場,以前我們也進行過一些中國當代油畫的拍賣,但不是以專場的形式進行操作的。
1994年,香港蘇富比曾舉辦過中國油畫專場拍賣,但由于種種客觀原因,拍賣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兩年后我們結束了此拍賣專場。
第一財經日報:是什么原因讓蘇富比重新啟動中國近現代油畫拍賣,并且大張旗鼓地將中國當代藝術的其他形式作品也納入其中?
林家如:我們進行了長達兩年的亞洲藝術品市場實地考察。一切數據表明:亞洲的當代藝術品將成為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新寵,尤其是中國的當代藝術品。對于傳統、經典的中國藝術品的收藏,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冷卻,但也很難再有突破。隨著中國內地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的興起,這個市場越來越趨于飽和。而中國的當代藝術在國際拍賣品市場上的形勢也十分看好,一直呈現穩步上揚的趨勢。在經過長期的考察與精心的預算之后,我們決定首先在中國打開這個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品有95%以上被國外收藏家收藏,有人認為目前國內的當代藝術品市場并不成熟。此次蘇富比在香港舉行大規模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專場,風險會不會很大?
林家如:我們不這么看。成熟的市場總是在邁向飽和,而不成熟的市場雖然隱藏著風險但也隱藏著大量的機遇。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的態度是十分嚴謹的,之前作了科學、細致的調查,中國國內的當代藝術品市場也在呈現著上漲的趨勢,我們相信我們的結論。而且在我個人看來,蘇富比作為一家百年藝術品拍賣商行,它有責任、有義務憑借自己成熟商業運作模式和國際經營體系來催生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參拍藝術品總是影響拍賣結果“榮”、“損”最關鍵的因素,你如何甄選這些拍品?
林家如:中國當代藝術的20年歷史中,有很多標碑式的藝術家和作品產生。這些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是我們的首選。你可以發現,這場拍賣中的50多件作品,雖然有油畫、攝影、雕塑等不同藝術形式,但無一例外它們的作者都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大師級的人物。徐冰、蔡國強、張曉剛、岳敏君、隋建國等,這都是在國際當代藝術界里具有獨特地位的藝術家,而此次選出的作品,無論創作時間是遠是近,均是他們最具有代表性、最為人知的系列作品。
第一財經日報:相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品在國外拍賣的情況,你對香港蘇富比首場中國當代藝術品專項拍賣的結果感到滿意嗎?
林家如:從成交結果上來說,非常滿意,而且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整場拍賣總成交額達2200萬港元,超出預期成交額1000萬港元一倍多。藝術品成交率達到97.4%,大大高出了我們的預估。從競拍的過程來看,也十分精彩。國外的中國當地藝術拍賣中競拍的大都是國外的收藏家,他們的整個競拍過程遠沒有在香港進行的這場拍賣激烈。我在現場發現,此次前來競拍的收藏家從一開始火力就很猛。記得在拍岳敏君的《向日葵》時,叫價不過三輪,舉拍金額就高出了估價,而幾位來自亞洲的私人收藏家在其后的競爭過程中緊咬不放,最終被其中的一位以高出估價兩三百萬港元的價格拍下。
第一財經日報:在此次拍賣會中,來自中國內地的收藏家多嗎?從成交結果來看,他們占到買家的幾成?
林家如:非常多,這也是讓我們感到意外的一個環節。按照內地的分代方法,此次參拍的趙無極、朱德群作品應該不屬在當代藝術之內。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我們統計的數據中,成交價位居前10位的當代藝術品里,買家為亞洲私人收藏家的共有六、七位,其比例占到了大半。因為所有參拍買家的身份都是保密的,所以這六、七位收藏家之中有多少是來自中國內地的,我也不清楚,個人感覺在所有來自亞洲的私人收藏家中,中國臺灣的收藏家不少,而來自中國內地的收藏家也比以前的拍場中明顯多出很多。
第一財經日報:前面提到此次參拍的藝術家都已經是國際上比較知名的,那么蘇富比是否有可能在今后的“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中增加新銳藝術家的作品?
林家如:短期內應該不會,我們現在仍然在走經典路線。培育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不是一年兩載的事情,只有當收藏家形成一個規模群體時,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才會穩定和豐富起來。在目前國內當代藝術品市場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推出知名大師的經典之作,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操作方法。在我個人看來,推舉新人也不應該是拍賣行的責任,而是廣大畫廊、美術館以及教育機構應該做的事情。
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當代藝術專場”會不會作為香港蘇富比的一個固定項目常年進行?
林家如:當然會。這一次的成功證明我們的調查和預測是正確的。我們已經決定將把“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作為一個固定項目,在每年春秋兩季定期舉辦,并長期設定攝影單元,以畫作為主。但同時,我們也在考慮增加裝置和影像作品,以便多層次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的風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