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華:藝術價值不被認同 當代攝影價格自然就不被確認
全會華:藝術價值不被認同 當代攝影價格自然就不被確認
全會華:藝術價值不被認同 當代攝影價格自然就不被確認
全會華,作為唯一一家推動當代攝影藝術的藝術中心負責人,相信更能見證臺灣當代攝影興微滄桑。
全會華,攝影藝術家,但現階段整個時間幾乎都放在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身上。臺灣以攝影藝術為推廣的地方,有爵士攝影藝廊、恒昶藝廊,但本質上這兩個場地是開放供人申請租用,并不具備商業行為,相形之下;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就比較純粹是所謂專業攝影藝廊。全會華說「這個地方的前身,也是一個以攝影藝術為主的藝廊,我正式接手過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六年」?!噶辏梢哉f是一邊做展覽,卻也仍得一邊做教育,否則更困難提升攝影藝術的價值」。提到當代攝影現階段的處境,全會華既感慨實在太辛苦;但又覺得難割舍對攝影藝術的熱愛。盡管,經營六年還是處于虧損狀態下,他完全沒有動搖過離開的念頭。
由于自己是創作者,也因為在經營攝影藝廊,被問到這些年發展的問題為何時,他倒是非常坦白地講「兩個角度來講,第一是關于創作者的方面,臺灣的攝影藝術家太不爭氣,這幾年根本就沒有提出新的東西,好作品也沒出現,不少藝術家因為都進入學校教書,相對之下就更沒有時間創作。我自己在經營攝影藝廊,這幾年我發覺最嚴重的問題,也就是在攝影創作人才的斷層,這個現象假如再不好好重視,以后一定會更嚴重。第二則是大環境的問題,長期以來,臺灣并沒有把攝影歸類到藝術的范疇,教育體系對攝影的正確價值觀多年來更是疏于建立;甚至在學校也不會有專門的系所,所以從教育本身再到社會的結構面,攝影藝術始終缺乏正確的定位與價值觀建立,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攝影藝術很自然就難被公平看待」。
他就提到一個題外話。他說,現在兩岸對郎靜山的攝影作品相當喜歡,甚至也在市場形成搶購,但很少人想到過,郎老生前其實很少人買他的作品,目前市場許多的作品多數是由私人藏家手中流出,這些人之所以會有郎老的作品,多數是郎老生前送給他們的。郎老是個非常好的人,只要有人欣賞他的作品、愿意與他聊創作,他很慷慨地就會送給對方作品。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外面會有郎老作品的原因了。這個往事確實讓人感慨。一位生前孜孜于攝影創作的前輩,都會那么珍惜別人對他創作的欣賞之情,問題是過了那么多年,似乎臺灣還是停留在以前的那個情景,社會普遍對攝影藝術的價值缺乏概念,看不出有多大的進步。全會華也說到,當代攝影在眼前發展的窘境,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美術館在典藏系統方面,對攝影藝術的典藏經費不夠寬裕、作品價格往往壓低,也都有影響到創作者與收藏的心理?!噶硗猓_灣有美術館卻缺乏一個專業攝影藝術館;也就是沒有一個能夠完全以收藏當代攝影為宗旨的藝術館,表面上好象沒有多大關系,可是長期下來免不了就會造成創作者欠缺沖刺的目標。如果我們能有個相當專業的當代攝影藝術館,創作者自然會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收藏,這就是有個目標的意義」。全會華就提及,這兩年來中國攝影藝術逐漸受到國際注意,市場不管是否已經成熟,但因為出現需求;有了被認同的氣氛,就會推促著攝影藝術家設定一個努力的方向,這多少都會有助于攝影藝術在整體環境發展之下,逐漸提升受到注意的機會。
固然攝影藝術在環境中的地位,還有一大段待努力的空間,但全會華個人對于臺灣當代攝影深具信心?!副容^起來,臺灣的當代攝影不管是從創作的本身或對材料的講究,都有一定的水準。比如說,臺灣的攝影創作者在作品量的方面,就能獨立完成一個個展,可是中國攝影創作者就比較沒有辦法達到個展的量。另外,臺灣的創作者多數走的是純創作路線,中國則還是以報導攝影為居多」。不過,從現實的基礎上考量,全會華也點出兩者間受歡迎程度的異同之處?!概_灣因為開放時間早,受西方影響也較深,因此作品的語言和面貌就比較國際性,這樣的作品風格,放在臺灣這個環境不會產生突兀現象,但放到國際平臺就會出現文化辨認困難的問題,不免會叫人搞不清楚作品文化特質在那里。中國攝影藝術在這個部分,就彌漫著一股濃郁文化背景和特色;同時也透過一種類西方的夸張手法來暗喻政治或社會現象,這樣的視覺符號很容易被西方市場產生認同。不過,也不是說這樣的創作模式都會一成不變,中國社會現在逐漸走向資本主義化,很快地就會出現臺灣創作者目前的創作慣性」。「因此,文化的厚度,其實在藝術創作的這個脈絡里,不該被視為一種過渡性或者是一種消費性」。全會華語重心長地說「藝術家如何從環境的本體中,梳理出一條創作的養分道路,這條路是否能夠四通八達;或只是條死巷,就得靠兩岸攝影創作者個人的智能來面對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