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富豪缺位收藏市場
中國超級富豪缺位收藏市場
中國超級富豪缺位收藏市場
新入行者多為投機型“窮人” 一幅畫一年交易高達四次
“現在活躍在國內收藏市場的多數是‘窮人’,多數是存在著揀便宜,投資的目的。”近日,一位業內收藏家拋出這一觀點。他介紹說,說“窮人”是相對的,他們最多也就十幾萬元,最多擁有上百萬元資產,但是要真正玩收藏,這點錢可謂是“小錢”,他們介入古玩行業并非是為了收藏,而多數是為了投資,總幻想從中得到很大利益。這位藏家還表示,放眼看歐美市場乃至香港、臺灣地區,真正玩收藏的都是那些大老板,他們以收藏、建立私人博物館為榮,以擁有名畫、古董作為富人的標志之一。而大陸地區卻恰恰相反,富甲一方、在福布斯排行榜上頻頻露名的超級富豪們卻沒有幾個在從事收藏。對此,一位拍賣行老板認為,超級富商的缺位對于富涵文化韻味的收藏業的蓬勃發展并無好處,因為傳統意義上的收藏還有研究的意義。
現狀:中小商人炒貨成風
不可否認,中國的收藏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這是與國家的經濟形式有著密切關系的,畢竟“盛世興收藏”。但通過梳理近年來活躍在拍賣市場的買、賣家,不難發現許多是剛致富、脫貧沒多久的人士,許多腰包還不太鼓,也有的剛從股市退出,其中有的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投資、賺錢,很少提及“研究”二字。
一位業內的行家告訴記者,他去年曾經跟蹤過書畫的市場蹤跡,其中一幅畫從天津拍賣成交后,不到半年就出現在北京市場上,年底時又在上海出現了,每次出現后身價都會上漲一些。還有一幅作品在一年中居然被易手四次,如此頻率別說不研究,即使真“研究”,從時間上看也顯得有些倉促。
經調查,如今江浙沿海一帶的中小商人憑借聰明,近年來確實掙了不少錢,其中一些有錢人也開始把目標鎖定在藝術品市場,雖然有的已經開始籌建自己的藝術館,但是大多還是為了賺錢。
“這和其他投資渠道不理想有關。”有人認為,近年來股票市場確實不好,許多人都把藝術品當成了投資渠道。“此外,這也和近年來媒體對收藏拍賣的重視程度有關。”另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報道讓商家們都認為,投資藝術品都能掙錢,而且來得很快。如果當成了投資,就會存在風險,何況在欠缺充足理論的情況下投資,這多少有些盲目。有藏家善意提醒:大投資會有大風險,投資藝術品的風險絲毫不比其他行業小。
市場:呼喚出現超級富豪
“收藏是體現文化味、貴族氣息的一種標志。”一位拍賣行老板表示,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絕對是出于喜歡、愛好的目的,他們寧可一生清貧也不舍得賣東西,因為多年的心血凝浸在收藏過程當中,許多藏品都是其一生中的故事。收藏的最高境界也是終極目標就是建立屬于自己的博物館,以博物館的形式將自己畢生傾心收藏整體展示給社會,無論對于社會還是對于個人,都是了不起的事情。
“收藏家和行家是有區別的。”一位業內知名人士表示,收藏家的重點在收藏,而行家則是交易,兩者很好比較,拼比的就是“看誰能夠留住東西”。
這位拍賣行老板希望,國內的大富商能夠關注收藏業、古玩業,而不僅僅是投資豪宅、名車、名表,因為古玩行業也算是“文化創意產業”。對于那些國內大老板未涉足古玩業的原因,他認為有兩點,一是不重視,并不理解收藏與傳統文化間的密切關系,也就是不太重視歷史;第二就是不了解,甚至他們不知道花一億余元人民幣就可以把諸如齊白石、傅抱石等一代宗師的全部作品集齊。如果能夠真有人這么做,再將其整體展出,那對于社會該是多大的貢獻,對于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