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油畫的地域性和差異性
當代中國油畫的地域性和差異性
當代中國油畫的地域性和差異性
由中國美術館特別邀請的北京、南京、西安、重慶、河北、河南、廣西、福建等省、市油畫家作品舉辦的“無盡江山:南北油畫邀請展”,1月24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展作為中國美術館奉獻給公眾的春節盛宴,以其較大的規模和獨特的方式,出其不意地獲得了業界的關注。這個展覽被稱之為“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以來最為重要的一個當代油畫展”,共有參展作者60多人,作品240余件。作者均為當代中國油畫界具有一定實力的畫家,老少咸集。作品都是畫家近年來的新作,風格多樣。策展人強調展覽所表現出的中國繪畫的傳統性文脈,以此“探討‘寫意暢神’、‘氣韻生動’在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多種可能性。同時,研究中國美術史上早已存在南派和北派的畫風文脈,在現代是否繼續延續?南北油畫家是否也呈現出差異性的具體形態?”“希望藉南北不同地區畫家的作品呈現中國的人文地理資源作為當代油畫創作資源的可能性。”
以往這類大型的展覽都是由美協或油畫學會舉辦的,而這次由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這一當代油畫展覽則表現出它的諸多不同,首先是策劃、準備、落實的時間都很短;二是不需要專門為之創作,因此,也就沒有層層發動;三是不需要評審,所以,也就沒有了因為評審帶來的許多不滿和憤恨;四是作品基本上都是畫家的自選作品,其創作隨心所欲,沒有為展覽而創作的那種“創作”的面紗。這是就展覽的問題來談論這個展覽,而對于具體作品而言,正如畫展題目所標明的“南北”二字一樣,不管是南還是北,不管是同屬于南還是同屬于北,地域性的差異性還是鮮明地表現出來,因為展覽是根據要求以省、市為單位分廳展出。如果不是這樣,將其打散了以后雜陳在一起,那么,我們能否指認出其中的差異,則是有待研究的。進一步來論,當代中國油畫的這種地域性的差異,是否還能夠和我們觀念中的南北的文化概念聯系到一起,也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信息時代的人是走南闖北,日行千里,如同閑庭信步,而人文地理資源幾乎處于共享的狀況,那么,再來談創作資源的問題顯得意義不大。過去“新安畫派”因為黃山的創作資源而表現出“新安畫派”在題材和風格上的特色,現代的劉海粟雖然在所處的地理位置上不占有這一創作資源,卻因十上黃山而以善寫黃山而著稱。擅寫桂林山水的白雪石、宗其香,都可以說是典型的北方畫家,卻充分而高效地利用了原本不屬于他們的地理資源。這一現象所表現出的是時代的特點。所以,我們今天再來談南北的問題,尤其是在油畫界談南北的問題,“地域性文化脈絡”如何體現,“差異性”是怎樣的表現,不僅是油畫家們要思考的,也是理論家們需要斟酌的。無疑,所謂的“地域性”和“差異性”都不是淺層面的一些表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