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之際,國內油畫市場在2005年的高漲行情,引來業界以及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油畫投資市場并未成熟,在看到機會的同時,一些不理性的投資行為也使得投資風險正在加大。作為投資者來說,在“聽”的同時,更要會“看”。
陳逸飛 油畫市場主角
綜觀2005年藝術品拍賣,油畫無疑是最為搶眼的主角,徐悲鴻的《珍妮小姐畫像》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以2200萬元的天價成交,同時刷新了徐悲鴻個人作品成交價和國內油畫拍賣兩項記錄。中國嘉德秋季油畫專場更是創下了成交額1.28億元、成交率90.4%的好成績。
而主角中的主角非陳逸飛作品莫屬。2005年4月10日,陳逸飛突然逝世,他的油畫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是“跌”還是“升”,其“變數”一時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去年12月初,油畫《晨曦中的水鄉》在上海保利以671萬元成交;僅隔一周,油畫《布達拉宮》在浙江以825萬元成交。一次又一次的高價暴出,使得陳逸飛作品當仁不讓地成為了2005年油畫拍賣的主角。除了陳逸飛之外,在2005年油畫拍賣市場上,打破畫家自身拍賣記錄的還有許多,如陳衍寧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以1012萬元成交、王沂東的《深山里的太陽》以506萬元易主等。
油畫凸顯賺錢效應
這些創造佳績的油畫作品以及油畫家,主要可以分為三類。首先是“紅色題材”。在2005年藝術品市場上影響最大者要屬中國嘉德上拍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其次,以陳逸飛為代表的寫實畫派油畫,是2005年油畫拍賣市場的另一大熱點。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時,推出的14件寫實畫派作品全部成交。此外,就要屬意象油畫,它不是一種簡單的風格或流派。意象油畫是一種能夠揭示和顯現西方文化精神的載體,被中國文化心理和審美結構同化的一個過程和一種體現。
油畫市場的賺錢效應在過去的一年里也越來越明顯。2005年5月,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中國現代油畫大師顏文梁的一幅代表作《春湖泛舟》以91萬港元成交。半年后,該作品又出現在北京保利的拍場上,居然拍出了295萬元。無獨有偶,劉海粟先生的油畫《圣揚喬而夫飛瀑》,2005年5月的拍賣成交價為262萬元,而到了秋拍,該作品以390萬元易手,獲利近130萬元。有如此明顯的市場效應,大量熱錢涌進來也就不足為奇。
油畫投資“看”最重要
藝術品投資靠眼力是不爭的事實。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大部分的投資者在看待油畫投資的時候,主要看中的還是藝術家的名氣。西畫方面的有關專家就指出:現在的油畫買家幾乎是不看作品而只看畫家名頭的。從目前內地各大拍賣行打出的作品就可以發現,吳冠中、陳逸飛等似乎成為了油畫拍賣的“主角”,如果沒有這些畫家的作品,似乎已經不能撐起一場拍賣會。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油畫投資僅僅靠“聽”是遠遠不夠的。
綜觀近年來的油畫拍賣市場,特別是去年秋季的藝術品市場,我們就會看到分別以羅中立、夏俊娜等為代表的第三代、第四代油畫家成為了市場日益關注的焦點。像夏俊娜作品的高價幾乎都是在2005年創造的,如中國嘉德秋拍夏俊娜 1995年創造的《金線頂》以71.5萬元創造了她的作品成交記錄。而在5年前的展覽會上,夏俊娜的類似作品標價只有6000元。從6000元到71.5萬元,光靠“聽”是不行的,只有靠“看”。
記得中國嘉德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舉行的新中國題材繪畫拍賣中,紅色題材油畫成交并不理想,但是那些在當年流拍的作品在去年秋拍中卻拍出了當年估價幾倍的成交價。由于這些作品是特殊題材產物,目前是不可能再創新的,因此也就有了獨特的價值。
油畫市場并非是菜市場,可以抓到籃里的就是菜。它是有門檻的,而且“水很深”,稍不注意就會嗆水。陳逸飛的作品能夠拍出幾百萬元的高價,但也有幾十萬元的,如果光靠“聽”,即使買到了真畫,也有很大的投資風險。如果從靠“聽”轉為靠“看”,不僅投資風險大大降低,更有可能找到大“黑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