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新變局催生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市場
世界經濟新變局催生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市場
世界經濟新變局催生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市場
21世紀的國際藝術品市場格局,伴隨著世界經濟的變遷而改變,而全球化的步伐也在加速著這一改變。
眾所周知,美國目前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歐洲仍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但是長久以來,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成果讓歐美人艷羨。很多數據已經表明,東亞地區的富裕程度不亞于歐美,而一些對于西方人士而言極為奢侈的享受正成為這個地區日常的必需。
藝術品無疑是最頂級的奢侈品,它不僅代表著榮耀、成功、實力與地位,更等同于文化性的標志、格調或品質。尤其是當代藝術品,它往往更容易與形形色色的時尚潮流彼此合流,甚至時刻關涉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事實是在國際藝術品交易中,當代藝術已經成為最大宗的買賣品類。以我從業30多年的蘇富比拍賣公司為例,當代藝術及雕塑拍賣專場的成交額提升得最快,已漸露超過"印象派"交易市場的端倪。
中國當代藝術在西方人眼中是一個相對狹義的概念,指的是中國的"前衛藝術"部分。雖則這種認識的本身值得商榷,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確已經具有了國際市場。上世紀90年代收藏這部分藝術品的人員數量少,力量單薄,但是隨著90年代中后期中國當代藝術家積極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等國際重大藝術活動,目前專業性、高層次的國際頂級收藏家已經介入其中,這無疑會進一步加速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化的進程。
對于國際性的拍賣行而言,每一個新拍賣項目的推出總是要論證再三。而一旦項目啟動,即意味著市場需求的存在。2006年3月,蘇富比拍賣公司會在紐約舉辦亞洲當代藝術的拍賣專場,其中絕大部分是由中國當代藝術家創制的作品。這應該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號,可以為中國當代藝術具有國際市場的結論作注腳。
事實上,中國的當代藝術應該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不是一個風格或者小群體的相關描述,而是一個能夠統括各種藝術創造的時間性概念。但是,正如日本商品進入歐美市場一樣,總是要有如"豐田"汽車那樣的"先頭部隊",中國當代藝術進入國際市場也會有先后次序。有一個時間過程。但是隨著世界經濟新變局的形成,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只會加快,甚至有進一步"硬通貨化"的可能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