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暫時冬眠
藝術品市場暫時冬眠
藝術品市場暫時冬眠
由數十家拍賣行,數以萬計藝術品共同合奏的2005年中國藝術品秋季拍賣,終于綿延到寒冬全部落幕了。從2003年“非典”時期以來一直向上急攀的書畫市場沖勢戛然而止。
回想去年春拍,名家作品成交價成倍上漲,有的拍賣行百分之百的成交率,將人們投資或者投機藝術品的激情和欲望推向巔峰。而時隔半年的秋拍,除了個別大拍賣行還能勉強維持春拍的架勢,大多數拍賣行的近現代中國書畫成交率跌至50%左右,有的甚至更慘,而以往這個紀錄平均都有70%以上。
從沸點到冰點,好像僅在剎那間。平時慣于在拍賣會上呼風喚雨、操縱行情的“行家”們,表情呆滯,不敢貿然舉牌托市。據一些業內知情人士透露,有不少莊家本來準備借機作勢,出貨牟利,這下失算了。
其實,從去年初起,國內藝術品拍賣就潛伏著危機,最為明顯的是極度膨脹的投機心理以及急功近利的拍賣攻勢。價格漲了,數量增了,而真正的藏家隊伍并沒有實質性壯大,活躍于拍賣市場上的大多是快速買進賣出以牟利的“行家”。“假賣”和“賣假”現象的猖獗,嚴重打擊了藏家對中國書畫市場的信心。“賣假”已經家喻戶曉,出入拍場的資深藏家當然會找“保鏢”(鑒定家)護身,以防中了贗品之招。而“假賣”則是新現象。一些手上持有某些畫家大量作品的莊家,在拍賣會上興風作浪,制造虛假的行情,以誘惑真正的買家入市。
評論家劉太乃認為,現階段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從初級轉向成熟的過渡階段。相信拍賣公司會從去年秋拍的“滑鐵盧”中有所警醒,不再違背市場規律地盲目放量做大。只有這樣,市場才有可能回到健康的道路,繼續成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