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文物回流備忘錄
2005文物回流備忘錄
2005文物回流備忘錄
在海外競拍中國藝術品,有經驗,也有教訓。不過,不管經驗還是教訓,都證明了一個道理:經濟崛起后的中華民族對自己的民族遺產是如何的重視。今天,本報梳理了2005年海外回流文物的幾件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為后來者留下一個時代的記憶。
歐洲:藏傳佛教文物回流9月14日,誠銘拍賣公司2005年秋拍開拍,32件流失海外的珍貴藏傳文物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近年來罕見的大規模藏傳佛教文物回流拍賣。
據誠銘拍賣公司總經理黃靜介紹,這32件藏傳佛教文物包括御制玉刻七政寶、金嵌七寶飾轉經輪、御制鏤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師金螺、銅鎏金嵌寶座金冠飾玉觀音和純金四臂觀音等。這批文物是由一位臺灣收藏家從歐洲購回的,2003年曾經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展出,引起轟動。
文物專家認為,這批藏傳佛教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如金包右旋白法螺、純金四臂觀音等,都十分罕見。史料記載,乾隆皇帝70大壽的時候,西藏六世班禪巴丹益希活佛特地從西藏艱辛趕來避暑山莊為乾隆皇帝賀壽,并進獻壽禮。二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高興,乾隆皇帝提出希望六世班禪多住些時日,并且準備了一份厚禮回贈六世班禪,這份厚禮中,就有御制玉刻七政寶。在給六世班禪回禮后,乾隆皇帝也曾經制作過幾套七政寶,供清宮使用,但是歷經百余年戰亂流傳至今,整套的七政寶十分罕見。
日本:元文宗御筆畫圖2005年的秋拍,一幅元朝皇帝的御筆《相馬圖》從日本回流歸國,并于11月13日在東方國際拍賣公司舉辦的金融與收藏拍賣會上拍賣。這是我國首次拍賣元朝皇帝的畫作。
這幅絹本《相馬圖》上,畫面中部,一寬袍束帶似胡人裝扮的男子,手牽一匹膘肥體壯的駿馬,這匹馬正在躍過一棵俯臥的老松。胡人男子若有所思,氣定神閑,一派名士風范,畫面上部是一派蒼黛的遠山。
畫面上方鈐有一枚印章,其內容是“至順御筆”四字。至順是元朝第十二個皇帝元文宗在1330年至1333年之間所用的年號,元文宗名為圖帖睦爾,是元武宗的次子,蒙古語稱札牙篤皇帝。元文宗的漢文化修養超過了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在位期間,大力倡導漢文化,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封贈先儒。
據東方國際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幅《相馬圖》是該公司不久前從一位日本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專家對這幅畫進行了研究,有關專家認為,這幅畫就是元文宗御筆所繪。
《元史》中記載,他的書法“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旨”。他還擅長作畫,所繪“萬歲山畫”草圖,“意匠、經營、格法,雖積學專工,所莫能及”。這幅《相馬圖》在整體布局構圖、陪襯景物安置和繪畫思路、人物服飾等細節方面,都明顯繼承了唐代的傳統畫法,人物形態的描繪也十分精到傳神。這幅畫中的馬匹形態生動,有唐人畫馬的玲瓏韻味,但又脫離了過于刻板的平面描繪,具有多維立體的視覺感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