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外國拍賣行敞開大門
中國向外國拍賣行敞開大門
中國向外國拍賣行敞開大門
□自7月起,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行將可以自由地在中國設立拍賣場,條件是這些拍賣行要遵守中國的文物保護法。
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義務之一,中國從12月11日起向外國拍賣行敞開大門。從7月起,專門從事藝術品和古董買賣的拍賣行將首次被允許在中國境內進行經營。但前提必須要遵守中國的文化保護法。根據在中國商業部官方網站上登載的草案,拍賣領域將對純粹外資的拍賣行開放,只要其達到特定的最低資本限制和其他公司法的要求。
這一舉措向西方拍賣行打開了這個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市場之門,并且這個市場的參與者數量還在不斷增加。盡管有關這些拍賣行將被允許賣些什么這個關鍵的問題至今還沒有答案。“也許賣車或者房地產是可以的,但是藝術品就不行”,據佳士得北京辦事處的經理Ben Kong說。在商業部被授權對拍賣行業進行總體的規劃管理的同時,文化部也限制了對1949年共產黨執政之前的藝術品、書籍、檔案和畫作的買賣。根據今年5月起實施的一項法規,拍賣公司要向文化部文化遺產司申請執照才能從事這類買賣。
“是的,他們正在全面開放給外國公司舉行拍賣活動。”蘇富比亞洲部主管Henry Howard-Sneyd在香港說,“但是,拍賣行將受到國家文物保護法的限制,該法基本上禁止一切這類文物的買賣,不管它們標的日期是1949年還是1911年還是別的什么細節。我們所能賣的將要依據文物保護法而不是拍賣法。”由于歷史上有外國入侵者的掠奪和因走私造成的不斷的文物流失,中國在批準藝術品和古董買賣方面將會特別小心翼翼。
大型國際拍賣公司通常在香港舉辦他們的拍賣活動,但是可以把部分展品運到中國內地的城市舉辦預展。例如,德國納高拍賣公司6月份在上海為它11月將在斯圖加特舉辦的拍賣會進行了預展,有瓷器、水墨畫、佛像和古典家具,包括一樽罕見的能和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收藏媲美和清代花瓶。
在當年法國決定允許國外拍賣公司在法國舉辦拍賣會之后,人們馬上就蜂擁離開摩納哥前往法國,但是目前還無法期待近期內能這樣地離開香港前往內地。香港和內地相比仍然是富有的,而且中國的新貴們傾向于把可轉移的資產轉到大陸法律管轄之外。
Howard-Sneyd先生還指出,中國本地拍賣公司有相當強的競爭力。這些公司在過去15年中建立并逐步完善,其中的中國嘉德和翰海與官方的文化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談到:“我不確定,外國公司合法進入中國拍賣市場是否意味著每一家外國公司都會擠進這個市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