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珍貴的“抗戰壺”
一把珍貴的“抗戰壺”
一把珍貴的“抗戰壺”
又到抗戰勝利紀念日,今年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尤其值得紀念。紀念是為了防止忘卻。一把存世67年的“抗戰壺”,又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悄然遠去的戰爭烽火拉到眼前,又讓一部記錄中華民族屈辱與光榮的抗戰史再現。
這把“抗戰壺”為瓷質地,外觀呈圓柱形,壺高5厘米,壺底直徑7厘米,壺蓋上書“抗戰到底”字樣,壺半周字樣為“立正稍息”字樣,壺半周字樣為“立正稍息,一二一;天天上操,沒消息。1938.5.1,S.J.W.,購于景鎮干訓班”,另一半周是一幅山水畫。
“七·七”事變后抗戰全面爆發,中華民族空前團結,同仇敵愾。廣大人民群眾紛紛參加抗戰,守土有責;多少仁人志士毀家紓難,戰死疆場。一些愛國人士還以獨特的方式,將“抗戰到底”、“抗戰必勝”、“抗日救國”等誓言或口號燒制、銘刻在茶壺杯等一些日用陶瓷器皿上,時刻喚起和鼓舞民眾筑起民族團結統一戰線的血肉長城,奮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這把“抗戰壺”出自皖南,結合壺身所書時間與內容來看,它的燒制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以民族大義為重,開始了第二次合作。這一年的11月,國民黨第七戰區長官司令部戰地政治工作委員會(即政治部)駐徽州歙縣巖寺工作團成立其成跋山涉水大部分是共產黨員和進步學生,在中共中央長江局的指示下,建立了中共“七政”特別支部。在中共長江局的領導下,特別支部成為“七政”和徽州地方黨組織聯系和活動的中心。1937年12月至1938年4月,“七政”在共產黨的幫助下,分別在皖南的巖寺、廣陽、太平等地舉辦青年救亡干部訓經營活動班,史稱“七政”訓練班,先后訓練學員四五百人。各地訓練班都建立了中共支部。這些學員大部分成為抗日積極分子。
這把“抗戰壺”正是干訓班學員結業時的紀念品。
1938年3月,第七戰區合并于第三戰區,中共“七政”特別支部撤銷。1938年4月,剛成立3個月的新四軍,將軍隊從江西南昌遷至安徽歙縣巖寺,所屬4個支隊分別向大江南北敵后挺進,開始了以皖南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戰爭。
這一把“抗戰壺”,是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光輝歷史的活的見證。 (羅翔)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