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神話
畫廊神話
畫廊神話
沒有人否認畫廊是一個買賣之所——這同任何商業(yè)店鋪沒有區(qū)別。但是,畫廊的買賣從來不是現(xiàn)在時的。買賣不是一種可見性形式。在畫廊內(nèi)部,幾乎看不到直接的交易行為,甚至連打聽、協(xié)商、盤問和討價還價的場景也很少出現(xiàn)。畫廊中甚至沒有明確的錢柜,沒有結算的道具,沒有叫賣和咨詢,沒有售貨員和收銀員。畫廊真是出奇的安靜。這是一個奇怪的商業(yè)交換圖式,我們只能說,它是隱蔽的,而且,這種隱蔽的交易成為畫廊的成規(guī),交易的激情全部在畫廊之外——外人對它的商業(yè)出售方式完全無知。這樣,我們看到的畫廊就不是一個充分的交換場所,而是一個安靜的展示空間。畫廊似乎永遠處在展示過程中,它是永不落幕的展覽,這個漫長的展覽,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內(nèi)容在發(fā)生著不經(jīng)意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細微(某幅畫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某幅畫在某一天悄然而至),以至于引不起我們的視覺驚訝。于是,展覽就這樣一勞永逸地繼續(xù)下去了。
畫廊就這樣盜用了展覽的形式。一個商售空間卻毫無商售的氛圍。實際上,我甚至要說,畫廊的展示效果如此之強,以至于它根本就不是一個買賣之所。被觀看,變成了它最重要的日常功能。一切都圍繞著被觀看而展開。畫的展示能力成為整個畫廊的空間重心。畫必須得到最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從空間的角度而言,畫作應該處于畫廊的絕對中心。這樣,干凈的毫無瑕疵的白墻,開闊的沒有攔截物的視野,亮如白晝的燈光,這些簡單的條件,成為畫廊的律條,這些簡潔而單純的背景使色彩豐富的畫作脫穎而出。它必須在整個空間中奪人耳目,畫作存在于畫廊這一空間中,最好的效果就是,它讓人忘記還存在著這么一個畫廊空間。畫的光芒應該使畫廊空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畫廊確實不需要別的裝飾物了,它也不需要一些特殊的功能性的裝置。畫本身既是畫廊的主題,也是畫廊的裝飾。畫和簡單的畫廊空間,這就夠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畫廊是寄生在畫作之上,它是通過其中的畫作來定義的。沒有一個特定的畫廊建筑物,只有一些特定的畫作,這些畫作旅行到哪里,一個畫廊就會出現(xiàn)在哪里。畫作掛在哪個建筑物中,這個建筑物就會搖身一變?yōu)楫嬂取.嬂鹊目臻g不過是寄生于畫作的空間。
但是,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畫廊對置身于其中的畫作產(chǎn)生著絕對的影響。這些不同的畫作,從一些私人的畫室里走出來,它們聚集在一起,來到了某個特定的被稱做畫廊的空間。它們的品質(zhì)就此發(fā)生了改變。畫作進入了畫廊,它馬上就從藝術品變成了商品。這就是畫廊的改造能力。現(xiàn)在,畫廊幾乎是所有畫作的歸屬,畫作只有找到了畫廊才找到了自身的可能性命運。也只有在畫廊中,畫作的光彩才能生輝。畫作孤寂、高貴的命運,在現(xiàn)代社會中絕跡了。沒有什么藝術家勇敢而主動力地徘徊于畫廊之外。有一些畫作甚至俯就和迎合了畫廊。在這個意義上,畫廊決定著畫作的生產(chǎn)形式。畫廊就這樣發(fā)揮著作者的功能,它既是從藝術品通向商品的通道,也可以反過來說,它是從商品通向藝術品生產(chǎn)的通道。畫廊就這樣不單純是一個純粹展示性空間了,它還是一個藝術生產(chǎn)空間,無論是實際的藝術生產(chǎn),還是畫作的價值再生產(chǎn)——我們都清楚,畫廊有一個固定的等級:一幅畫作,躋身于某一個畫廊,就意味著它躋身于某一個藝術價值體系之中。
繪畫是無用的產(chǎn)品,購買——如果不是為了獲取回報 的收藏意義的購買——畫作是純粹的耗費,通常是炫耀性的耗費。這決定了這些購買者衣食無憂。畫廊接待的是這樣一些悠閑的符號消費者,隱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正是畫廊,將匿名的他們同那些署名的藝術家發(fā)生了關系。但這二者可能永遠不會相識。畫家經(jīng)常默念他的作品,它們現(xiàn)在置身何處?那收藏者和購買者,卻可能經(jīng)常盯著墻面上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個什么樣的藝術家呢?此刻,收藏者和藝術家彼此好奇,而畫廊則被遺忘了。但是,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被遺忘的此刻,畫廊的使命、成就、目標——如果以一種非藝術的世俗詞語來說,畫廊的商業(yè)策略——才決定性地得以實現(xiàn)。
文/汪民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