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誘惑 ——關于藝術品市場中的創業版
成長的誘惑 ——關于藝術品市場中的創業版
成長的誘惑 ——關于藝術品市場中的創業版
毫無疑問,正是風險投資給高科技產業帶來的活力帶動了近年來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在中國證券市場,有識之士都在積極呼吁并為建立風險投資機制而奔走。在目睹了別人的成功之后,眼下,建立中國的創業版市場已經成為中國財經界的當務之急。
考察創業版市場,我們可以了解到它通常具備這樣一些特點:首先,進入創業版的企業應該具備某種“前沿”的性質,這意味著它有可能在短期內有較高的成長速度;其次,這些新興的企業自身無法解決發展的資金需要,于是必須有外來資金的注入。由于是新興的產業,因而,投資和進入門檻較低。另外,在這一類企業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風險投資家常常直接介入到日常經營管理中,他們與創業者一起成功;最后,風險投資人通過上市等途徑功成身退,或者繼續擁有并經營已經上路的企業。
這啟示我們:在藝術市場中,是否也存在創業版?如果有,那么,是哪一類藝術品構成創業版的主體?毫無疑問,是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根據經驗,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這此藝術家的年齡鎖定在25至35歲之間。
25歲一般是藝術家們完成高等藝術教育進入獨立創作的起始時期。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后,年輕的藝術家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展身手。一般來講,藝術院校的畢業生,如果一直不間斷藝術創作,那么,畢業后的兩三年便開始進入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藝術家開始擺脫學校的影響,逐漸形成個人的風格。考察藝術史,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藝術家都是從這個年齡開始嶄露頭角,遠的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米開朗基羅、拉菲爾等,在其二十多歲的時候已經完成最初的名作;近的如羅中立,在校讀書期間已經完成了極具影響的《父親》,而陳逸飛在創作《占領總統府》時年齡也不過二十六七歲。通常情況下,油畫家的成熟時期較國畫家稍早,很多業內人士相信,如果藝術家在35歲時仍無所作為,那么,其藝術生活也基本上會以失敗告終。藝術家往往在35歲左右,藝術思想及藝術風格已經非常成熟。事實上,很多藝術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這時候已經完成。可以說,從25歲至35歲的10年里藝術家思想最活躍,精力最旺盛,是最有可能創作出藝術精品的時期。
但是,這一時期又往往是藝術家工作生活最艱難的階段。沒有名聲,沒有收入,沒有住房,很多藝術家甚至難以維持溫飽。家庭條件好一點的藝術家還可以得到一些親友的資助;而一些出身清貧的年輕人,則可能會歷經磨難,藝術生涯往往因此夭折。一些年輕藝術家會選擇兼職工作來維持生計,但這些工作常常成為創作的障礙。畢竟,藝術是需要身心全部投入的職業。在西方,藝術家們可以向基金會申請一些資助;在國內,藝術家們除了面對市場,可以說常常處在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對于這些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收藏者們往往缺乏興趣,當然也幾乎沒有接觸的途徑;甚至連許多畫廊,經紀人也忽視他們的存在。這時候,藝術投資人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他們是藝術市場風險投資家,是鮮活的藝術潮流的幕后英雄,是文化及時尚的制造者。對于藝術家而言,藝術投資人的介入無疑算是雪中送炭。
與投資高科技的風險投資人相似,藝術投資人也應該對其投資的專業有相當的了解,或者至少應該有這樣的專業顧問。然后,藝術投資人應該與藝術家有更緊密的聯系,有時候會扮演一部分經紀人角色。除了為年輕藝術家提供必要的生活及創作經費外,還應該經常和他們溝通,討論關于社會、關于生活、關于時尚的話題,啟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同時也豐富自己藝術見解。此外,還應該為藝術家提供更多的資訊來源、創造更多生活體驗的機會。此外,投資人還應該與專業人士合作(他們可能是策展人、評論家、媒體人士),共同為藝術家規劃展覽、宣傳及市場推廣工作。最后使藝術家成為畫廊、拍賣行、收藏家都認可的對象,完成“上市”的過程。
相對于知名畫家的作品,選擇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無疑對資金的要求相對較低,這是有利條件,但因為這些作品缺乏既有的市場,因而難于發現,因此,對青年藝術家的投資往往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一般來講,投資人與藝術家的合作時期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在這樣的一段時間里,投資人與藝術家是同一戰壕里的伙伴,雙方的前途應該說是捆綁在一起的。直至藝術家獲得事業的成功,投資人的回報才最終體現出來。不過,由于這一時期內藝術家在創作水準上往往突飛猛進,加之投入較低,因此投資收益十分顯著;又由于投資人通過藝術家的創作而直接介入到藝術潮流的策動中來,投資人常常會獲得更多的心理滿足。
在中國藝術市場中,拍賣行、畫廊都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收藏家的數量也在日漸增加。但是如果市場僅僅圍繞所謂“名家”而展開,那么這一市場顯然是缺乏活力的,而且它還將許多熱愛藝術的人士拒之千里之外。如果建立起一種對于年輕藝術家的投資機制——藝術市場的創業版——那么,更多的人便會進入到市場中來。由于藝術家未來的不確定性,這一市場肯定會富有活力。況且,由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引領著時尚的方向,因此,這領域勢必更能吸引公眾的注意力。相對于投資傳統名家字畫而言,藝術創業版的投資更是一種對人的投資、對未來的投資。隨著越來越多對生活擁有激情的人們不斷介入到這一領域中來,不僅僅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將出現奇跡,他們的市場也會出現奇跡。事實上,證券市場已經上演了這樣的傳奇。如今,美國證券創業版市場“納斯達克”無論從規模及成長速度都已經超過了紐約、倫敦的傳統股票交易市場,成為證券業的明星,誰又能說這樣的故事不會在藝術領域發生呢? (伍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