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畫:藝市“原始股”
當代中國畫:藝市“原始股”
當代中國畫:藝市“原始股”
當代中國畫拍場掀風云
長期只能在小型拍賣會上露面的當代中國畫登上了今年春季大拍專場!6月5日下午5點,北京亞洲大酒店,隨著拍賣師的槌聲響起,中貿圣佳精心謀劃推出的“中國當代優秀畫家繪畫選集”專場拍賣拉開序幕,位列該專場001號拍品是馬振聲的《老豬倌》(69.5*69cm),估價1—2萬元,最終以3.2萬元落槌的成績似乎預示著該專場的良好開端。
該專場匯集的64位當代畫家的119件作品,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里,成交112件,成交率94.1%,成交額795.2萬元。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部分作品都在估價的范圍內成交。頗值一提的是,70年代出生的畫家任重的《荷塘小景》(31*46.5cm)、《浴馬圖》(45*98.5cm)分別爆冷,第25號《荷塘小景》設色花箋鏡心,僅為1.5平尺,底價為0.9萬元,被持16號牌的買家以9.68萬元買走,高出底價10倍多。第26號《浴馬圖》,底價為3萬元,以18.7萬元,被持345號牌的買家買走,高出底價6倍,成為了該專場贏得掌聲最多的一件拍品。是第106號拍品一蕭瀚的《朝暉映山泉》(41*54cm),估價1.6--2.6萬元,最終4萬元落槌,尺幅雖小,價格卻出人意料。該專場成交價超過10萬元的有,第46號楊彥的《四季山水》設色紙本立軸,以11萬元成交。第108號崔如琢的《山雪洪蒙》設色紙本鏡心,以 14.3萬元成交。第105號蕭暉榮的《萬玉爭輝圖》設色紙本鏡心,以17.6萬元成交。特別是第29號劉向平的《一九三五遵義》(189*389cm)設色紙本鏡心,曾經被《美術》雜志等多次出版。1985年3月5日,中國郵電部選為特種紀念郵票,《紀念遵義會議50周年》郵票一枚、首日封一枚,底價為300萬元,以308萬元成交。
還讓人記憶深刻的是該公司同日下午4點30分推出的“許麟廬繪畫選集”專場,30件拍品100%成交,成交額為372.57萬元。
中貿當代繪畫專場亮點十足,太平洋此季春拍當代作品也令人回味。6月4日上午9點30分,太平洋“中國書畫(一)”推出47幅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拍出23幅,成交率49%,落槌價達41.6萬元。其中第40號拍品王鏞的《山水》(195*97cm),估價8萬—12萬元,落槌價7.8萬元;第41號拍品史國良的《人物四屏》(138.5*17.5cm*4),估價2.5 萬元--3.5萬元,以10萬元落槌。
其實太平洋一直在關注當代畫家的作品,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曾組織推出過范曾作品專場,取得不俗的成績。今年春季拍賣中,提前收槌的中國嘉德、榮寶春季拍賣推出的當代畫家作品雖然未以專場形式出現,但成交也不俗。嘉德推出5件王明明的作品全部成交,其中《溪山攬勝圖》(180*98cm)估價9萬元——12萬元,以12.1萬元成交,創出了嘉德拍賣其作品的成交價之最。
早在2000年,廣州嘉德即已經開始嘗試推出“中國當代名家精品”專場拍賣,這幾年一直持續進行,其開拓當代作品市場的精神令人欽佩。但由于地域、上拍拍品數量、運作方式等因素的制約,僅在廣東等地起到了帶頭作用,難以對北京、上海等藝術大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當代作品走向大拍專場
關注當代,涉足當代。
此季春拍中貿圣佳推出的當代專場無疑給備受爭議的當代書畫市場注入了一劑鎮定劑,充分顯示出了當代作品在藝術市場的潛力,雖然當代書畫市場“魚目混珠、真假難辨”,但只要操作得當,還是能充分取得投資者、消費者的認可。從這個角度看,中貿所采用的方法確實可資借鑒:中貿此次上拍的119件作品全部得自藝術家本人,得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支持,整場拍品全部收入長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優秀畫家繪畫選集》,為方便收藏界和書畫愛好者們全面了解藝術家情況,該專集還選刊了畫家近照、簡介、簽名樣式及常用印章。這完全可以看作是拍賣公司的一種全新的競爭方式,規范運作也已成為各大拍賣公司必須正視和亟待解決的課題。
當代中國畫作品的市場價格與市場認可度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焦點。熱門與備受爭議的原因就在于一、二級市場在對待當代中國畫上有著明顯的偏好,其表象表現為,一級市場(以畫廊為代表)偏好當代中國畫,二級市場(以藝術品拍賣為代表)則持一種暫時觀望的曖昧態度。究其因,前者似乎不外乎代理、銷售當代作品所要付出的成本較低,當代畫家又都在世,畫價相對較低(個別藝術成就較高、市場較為成熟的畫家除外),而且也比較容易溝通,這些都適合一級市場長期代理和作長線投資的贏得方式;與前者不同的是,后者則是一個完全以市場價格說了算的中介行為,這種形式局限了拍賣只能以短期利潤為著眼點而開拓市場。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藝術品拍賣在國內拉開序幕后,其對當代的關注一直處于一種缺失狀態,這種無奈的選擇充分體現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還沒能發展到一個成熟、穩健的階段。而在2004年春季拍賣會上,對當代藝術品拍賣的關注終于打破了沉寂,有的公司處在試水階段,有的則已大膽嘗試,推出了當代畫家優秀作品拍賣專場。專拍需要的不僅是勇氣和魄力,更是對拍賣市場以及藝術市場消費能力的綜合把握,它體現的是拍賣公司的綜合實力。
“原始股”也需謹慎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以來,一些當代優秀畫家作品的價值,一直被混亂的藝術市場所掩蓋,未能為更多的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所認識。近幾年雖然有一些當代名家的作品也偶見于拍場,但數量之有限、成交價格之低著實讓人無法興奮起來。每個時代都應該有契合自己時代特色的作品,當代人有當代的審美觀和消費理念。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是藝術品的同時,更應該被人們理解為一種文化信息含量較大、審美趣味較高的文化消費品,在藝術欣賞的同時也具有部分投資價值,這才不違背藝術所追求的本真精神。“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不 能戴著有色眼鏡來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如果以此為指導思想,反觀當代藝術市場,則假冒偽劣都將不攻自破。
有收藏人士指出,投資收藏當代中國畫家的作品,不能用收藏投資近現代一些知名藝術家作品的方法來生搬硬套。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來觀察,近現代甚至更早一些時代的名家作品無疑更有收藏投資的價值,原因是這些名家的作品早已在學術上、市場上得到了充分的認可與肯定,市場定位普遍都已經趨于穩定。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這一類作品的價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穩步上升,都會有自己的增值比例,如果從這方面看,投資近現代名家的作品會更保險一些。但是,由于近現代名家價位穩定,一是投資者眾,二是價位較高,升值的空間緩慢且有限,三是買進贗品的比例較高,而且同時對投資、收藏者文化素養要求也相對較高。相比較而言,收藏投資當代畫家作品的疑慮會少很多。首先是當代畫家的作品價位較低,目前,由于當代作品市場遠未興盛,可以用“原始股”來形容,未來增值的空間難以估量,保不齊自己所收藏的某位畫家有一天成為大家,那更難意料了;其次是當代藝術家都健在,如果從正常的渠道購進作品,完全可以杜絕贗品;再者是當代畫家風格流派眾多,可經依自己的審美取向來選擇作品。但需要提醒收藏愛好者的是:不可僅從畫家的價位上去選擇作品,有的畫家價位高,但并不代表他的作品藝術水準高,這樣的作品未來升值空間有限;第二是不可看畫家的名氣購買作品,有的畫家職位高,所以畫價高,但一旦畫家沒了職位,畫價就很難再升上去;第三是不可購進那些自吹自擂畫家的作品。選擇投資藝術品是一門文化內涵很深的學問,需要收藏者潛心研究,不可人云亦云,跟風盲從。
選擇當代中國作品究竟有哪些依據和標準?這是初入市場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但有經驗的投資收藏人士都知道,對這個標準各有各的判斷依據,不一而足。有著十多年畫廊經營的云峰畫苑主持人郭浩滿的經驗也許值得我們參考,在接受《寶藏》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其實標準很簡單,就三個。第一是創派性的畫家,你看到他的作品就知道是他的而不是別人的。第二,不可取代性。即成立的、站得住腳的,不可抄襲的。第三,選擇創作高峰期的作品,即中青年時期的。還要加一條,考量他是否是真正追求藝術的人;是否是跟自己沒完沒了,窮追不舍的人,一個能挑戰自我的人,從畫家到大師終究是不多的”。文/阮富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