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板塊全線飄紅
中國油畫板塊全線飄紅
中國油畫板塊全線飄紅
一二級市場同步走紅
首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主推當代油畫,參展的畫廊九成以上都以經營中國當代油畫為主:中國嘉德、北京華辰、上海國拍、中國嘉德廣州公司春季大拍的油畫專場也成績斐然。今年上半年,中國油畫版塊全線飄紅。經過油畫經紀人、畫廊等業(yè)內人士十余年的艱苦奮斗,油畫市場終于開始走上正軌,油畫板塊已成為投資人士認同的潛力板塊,藝市的一匹黑馬。
從一級市場來看,大中城市的畫廊80%都轉向經營中國當代油畫,且成交情況良好,據業(yè)內人士透露,經營當代油畫的利潤遠遠要大于傳統中國畫。也許主營當代中國油畫的世紀翰墨主持人林松的話具一定的代表性,“中國油畫進入的門檻低于中國畫,從目前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來看,油畫表現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都要遠遠廣于中國畫,潛力要大于中國畫”。記者在今年4月22日開幕的首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現場看到,參展的國內外畫廊90%以上的都以油畫為主營業(yè)務,據主辦方透露,5天內成交作品也以油畫占絕大多數。
顯現中國油畫升值最明顯的還是素有藝術市場晴雨表之稱二級市場——拍賣行。今年春拍各家公司總成交額皆創(chuàng)新高。中國嘉德今年4月中旬率先推出的“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共推出119件拍品,流拍18件,總成交額續(xù)寫了2003年的神話,突破了兩千萬元大關,以2043.14萬元的總成交額,84%成交率,高居中國油畫拍賣榜首;北京華辰“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推出的71件拍品,僅流拍9件,總成交額877.58萬元,成交率87%;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油畫、水彩畫”專場推出的60件拍品,成交率高達88%,總成交額166.38萬元。中國嘉德廣州公司于6月13日推出的96件油畫作品成交額為567.05萬元。由于主推青年油畫家,市場認可度差,成交率僅達45%。
大師級作品穩(wěn)步升值
一連串的數據雖然表面枯燥,但背后卻是一個投資板塊成長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分析今春油畫市場的成績,不可忽略它過去發(fā)展的歷史。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些長期以來曾為中國油畫市場的培育做出過貢獻的個人和公司。
首先值得記憶的是在中國油畫走入一級市場之初的開拓者。時間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畫廊的誕生。中國最早的一批畫廊經紀人眼光敏銳,最早投入到油畫的動作中,有幾位必須提到的是東海堂的徐龍森、香格納的何浦林、紅門的布朗、世紀翰墨的林松等等,他們一直不懈余力地開拓著中國油畫市場。
從二級市場來看,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太平洋、中國嘉德廣州公司、北京華辰、上海國拍等拍賣公司在中國油畫市場的發(fā)展中,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華辰,雖然北京翰海一度停止了油畫專場拍賣,但據該公司高層透露,今年秋季大拍仍將重新恢復油畫專場。值得我們尊敬的是中國嘉德自1994年春季大拍推出中國油畫專場以來,十余年來風雨無阻,即便是在市場最為低迷的時期,依然堅持推出油畫專場,這代表著一個公司的魄力和遠見,該公司的油畫主管高園女士,更是十年如一日一直堅守在這一片陣地上。
綜合歷年及今年春拍的行情來看,單品成交價中老一輩油畫家價格穩(wěn)定,如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梁、周湘、李鐵夫、劉海粟、馮百鋼、吳大羽、陳抱一、關良、常書鴻、李超士、呂斯百、吳作人、倪貽德、關紫蘭、衛(wèi)天霖、吳冠中,靳尚誼等的大師作品依然是拍場上價格穩(wěn)步上揚的實力板塊,上升的勢頭堅挺,是投資收藏人士的首選品種。中國嘉德今年春成交價前10名的畫家中第一代已故的占了5位,其余均為在世的中青年畫家,這說明老一輩畫家的精品畫作依然是市場的熱點。而北京華辰老一輩作品則相對少于中青年畫家,但價格卻不俗,徐悲鴻先生的《月夜》以115.5萬元成交,吳冠中的《江邊古木》以94.6萬元成交,林風眠的《山雨欲來》以49.5萬元成交。
上述拍品雖然表面上看價格不低,但如果與香港、臺灣市場相比,內地老一輩畫家的作品價格明顯被低估,拿今春香港佳士得來看,廖繼春《桌上靜物》以476.7750萬港元成交,常玉的《黑底凈白粉菊》以476.7750萬港元成交,皆創(chuàng)下了畫家作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世界紀錄。而內地此次綜合排名位居首位的靳尚誼《坐著的女人體》僅以121萬元成交,價格相差甚遠,這說明名家作品未來的升值空間還非常之大。
業(yè)內人士認為,由于中國油畫真正在中國發(fā)展起來只有百年的歷史,老一輩的油畫家大多數都是開創(chuàng)派別的一代宗師,作品不僅具有歷史史料價值,而縣城由于這批藝術家都曾經留洋專門學習過油畫創(chuàng)作,他們既是西方油畫進入中國的傳播者,更是早期中國油畫發(fā)展的開拓者,存留下來的作品90%以上皆是極具代表性的精品之作。而且他們大多數已經過世,作品的存世量較少,買一件即少一件,目前的價格被嚴重低估,如果橫向與中國畫比較,未來的升值潛力不可估量。
中青年的作品漸成主流
從今年春拍的行情來看,中青年作品已經成為二級市場上的主流,這已成為中國油畫市場上一個不爭的事實。從四個推出油畫公司的綜合指數來看,中青年油畫家的作品已經占到了全部拍品的60%-70%,中國嘉德成交位居前10名的油畫家中,中青年有5位,占50%,而且尚揚187萬元成交的《黃河船夫》居首,陳逸飛的《紅影》以132萬元位居第二,拔了此季大拍中青年作品的頭籌。北京華辰的情況明顯比中國嘉德要好,成交前10名的中青年有六七人之多,其中艾軒以《小英子》66萬元位居第三。
如果單純以一個季度的拍賣行情作為參照有失偏頗,這里可結合2003年中國嘉德油畫兩季大拍的行情對比分析出:2003年7月12日中國嘉德春拍以71%的成交率,1900多萬元的總成交額突破了該公司10年來的新高,成交10名中中青年4人,占40%,其中位立第一的也是中青年油畫家高小華的作品《趕火車》,363萬元成交;秋季拍賣中國嘉德以1500萬元的總成額落槌,如果擴至成交前30名來統計,中青年近18位,占比例是60%。
中青年油畫家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所表現的內容明顯要比老一輩油畫家所表現的內容更具貼近性,這也是中青年作品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中青年油畫家中并非什么形式的作品都值得收藏,寫實、抽象、表現的價值與價格有著明顯的不同。從當下的市場情況來看,主要以寫實油畫占主流,比如以楊飛云、羅中立、艾軒、陳丹青、王沂東、劉小東、何大橋、喻紅等為代表的一批畫家作品,比如冷軍、夏俊娜、周春芽、曾梵志、方力鈞、宋永紅等人的作品較受歡迎。以楊飛云、劉小東作品為例,1994年楊飛云的作品每平方尺大約為29917元,經過10年的時間,雖然中間有升降起伏,但基本穩(wěn)定在20000元至30000元之間,今年則突破了30000元的大關,每平方尺升至36229元;劉小東1994年作品入市時每平方尺約3815元,是十余年來的最低價格,到2001年時則升到了10103元每平方尺,今年是9692元,10年來每平尺的價格基本穩(wěn)定在7000至10000元之間。
業(yè)內人士認為,相對于老一輩油畫家的作品,中青年畫家的作品投資風險明顯大一些。在購藏中青年作品時,要把握幾個原則:首先一個是購藏具有畫家典型風格的代表性作品,也就是畫家藝術風格成熟期的的精品,雖然價格高,但升值潛力大;其次是要購藏那些藝術風格穩(wěn)定,形成自己獨特面貌的作品;其三是作品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是貼近藝術現實或生活現實的作品;其四是同時也要考量畫家的個人修養(yǎng),要購藏那些藝術素養(yǎng)較高的畫家作品。不可僅僅盲目追高價,跟風從眾。
多數業(yè)內人士看好油畫市場,身處于潮頭的中國嘉德油畫主管高園更是信心百倍,她認為未來幾年內油畫市場充滿希望,原因有三:一是經濟體制改革有助于經濟多元化發(fā)展,不長的時間里會產生一批有知識、對藝術十分向往、有鑒賞能力、喜歡油畫的新型企業(yè)家和中產階級;二是油畫作為投資、企業(yè)文化建設、個人高檔消費品的一部分正逐步被人們接受;三是中國油畫的收藏群體不僅來自本土,世界華人圈及西方一些人士也對中國油畫情有獨鐘。盡管高園站在拍賣公司一方,但事實的確如此。文/阮富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